插花藝術萌于春秋戰國
中國的傳統插花藝術,萌芽于春秋戰國時期,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,見證了中國歷代王朝的興衰,幾乎涵蓋了我國所有民族、人群的植物學認知和審美情趣。它受儒、釋、道以及詩、書、繪畫、文學等傳統文化與藝術的滋養,并吸取了園林、盆景、雕塑、書法、繪畫等姐妹藝術的精華,與花材和容器完美融和。
與現代西方插花相比,中國傳統插花藝術具有獨特的風格:一是追求花材的自然之美,不刻意改變其天然姿態,而是順乎花枝的自然之勢,“雖由人作,宛自天開”;二是追求花材的意趣美,講求以花傳情;三是善用木本花材,以線造型;四是采用不對稱式構圖形式;五是賦予花材豐富的內涵與象征性,寄托情思;六是注重將花材與花器、幾架、配件以及作品環境的統一,體現整體和諧美;七是兼顧中國人的獨特賞花方式,分曲賞、酒賞、香賞、譚賞、琴賞和茗賞等。
日前,北京林業大學與北京插花藝術研究會聯合申報,將傳統的插花藝術入選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創建時間:2018-08-01 09:42
넶瀏覽量:0